|
发表于 2024-10-16 06:44:47
4 浏览 0 回复
[转帖]中国经济奇迹背后的缺陷(好文章)
[原编者按:美国《外交》杂志2004年7 8月号发表了乔治.J.吉尔博伊撰写的《中国奇迹背后的迷思》一文,文章集中考察和分析了最近十年(1993 2003年)中国经济发展背后的一些缺陷和不足,并认为美国执行对华“战略性接触“的政策符合美国的最终利益。虽然该文的目的是为了给美国政府出谋划策,但我们也可以从中获得某些启示。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中国作为一个全球贸易大国的突然崛起所引起的反响是奇特的,掺杂着敬佩与担忧。对中国经济发展繁荣前景的非理性热情促使投资者们急冲冲地去购买中国企业的股权,而很少知道这些企业究竟是怎样运作的。与些同时,对中国成就和潜力的过高估计又助长了种种担忧,说中国必将打破全球贸易和科技力量的平衡,最终会在经济、科技和军事上成为美国的威胁。这些反应都是错误的:它们忽视了中国经济奇迹背后的缺陷,也忽视了美国从中国参与全球经济的特殊方式上所获得的战略利益。
实际上,中美两国正在发展着美国战略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那种经济关系。中国正在参与美国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在努力建立的自由而又有规则的全球经济体系。但是经济市场化的过程导致了两大没有预料到的严重后果。首先,中国政府实行的经济改革非常有利于国有企业,给予它各种优惠和便利政策以获取资金、技术和进入市场。改革也有利于外国投资者,导致外国公司在中国工业出口中占有巨大份额,在中国国内市场也得了有利的位置。结果是,中国工业领域充斥的是低效但又仍然庞大的国有企业、日益占据优势地位的外企以及无力在同等条件下与这两者竞争的民营企业。
其次,中国现存政治体制下固有的商业风险导致在中国的经理人当中衍生出了一种“企业战略文化”,这种文化鼓励他们追求短期利益、地域分割以及经营的过度多元化;多数中国企业都侧重于发展与中共官僚体系中各级官员们的私人关系以谋取特权,而不是在企业之间建立起横向网络联结,也不在技术发展和推广方面进行长远投资。中国企业依然严重依赖国外的技术和关键性元件,这些严重制约了它为单方面利益而支配其科技和贸易力量的能力。克服这些弱点的最好希望在于中国对其相关体制进行改革。而美国的政策也不应沦为短视的贸易保护主义,这样会损害目前两国关系发展的有利趋势,而应该采取一种“战略性接触”的政策。
一、
最近有关中美贸易的争论忽略了以下事实,即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大体上是有利于美国的。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从中国进口廉价的产品为美国消费者节省了大约1000亿美元。美国的波音、福特、摩托罗拉等企业通过从中国这样成本更低的国家购买零部件,每年也可以节省数亿美元的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了它们的全球竞争力,也有利于它们在本国开发新的高附加值产品。
中国不仅仅是一个出中国,它的进口额在东北亚地区也是最大的。中国用于国内消费的进口额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的400亿美元上升到2003年的1870亿美元。如果不考虑进口加工再出口贸易,中国在2003年有50亿美元的贸易赤字。在电子和制造业等高科技领域,中国10年来每年的贸易赤字平均数是120亿美元。与日、韩等美国在亚洲的其他贸易伙伴不同,中国对美国产品和投资是敞开大门的。虽然近几年美国对华出口不太景气,但是在过去的10年内美国对华出口额增加了3倍,仅在去年一年内就增长了28%(同年美国出口总额仅增长5%)。特别是,中国是美国高科技产品的一个主要市场。
中国允许外国公司投资于中国的国内市场,其规模之大在亚洲是前所未有的。自1978年以来,中国吸收了500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是日本于1945-2000年间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10倍。由于其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开放,中国不能像日韩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所做的那样,保护本国市场使之只面向本国企业。相反,中国允许包括美国公司在内的外企为它们的产品和服务在中国开拓新的市场,特别是在诸如飞机、软件、工业设计、机械设备、半岛体和集成电路等产品附加值比较高的领域。
由于经济开放和需要大量进口,中国可以在全球贸易与金融等多个领域成为美国的盟友。而且,中国已经表现了按世贸组织规则行事的意愿。中国现在是建立区域贸易和投资机制的倡导者,包括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以及与澳大利亚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外贸和经济发展已经促使中国在商业法规方面作了改进,注意更多地征求消费者的意见,逐渐减少官僚作风以及遵守有关安全和环保的国际标准。
https://www.muzhuangyuan.com/product/54.html |
|
|
|
|
|
|
登录或注册
扫一扫快速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