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川树保 发表于 2023-11-20 08:26:57

O2O刷单 应当适可而止

自互联网热潮掀起以来,各O2O企业间的战争就没有消停过。从烧钱补贴大战到融资大战,甚至不少人戏称这年头不烧钱补贴,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搞O2O的。

    众所周知,在这场烧钱大战中,各O2O企业将大把融资用来补贴用户消费,无非是希望争抢用户,培养用户忠诚度。然而几场战打下来,忠实的用户不多,却延伸出了一个新的群体,刷单客。如果继续纵容这种不健康的现象长期存在,未来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整个O2O行业的发展,甚至可能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烧钱补贴 催生刷单客

    说到烧钱抢客户,各大O2O公司从来不小气。就说2014年滴滴和快递掀起的打车烧钱大战,整整1年时间,双方对外宣称各自烧掉了10个亿。

    据业内人士分析,烧钱补贴是一种以利益换市场的策略,目的是为了迅速获取用户,抢占市场份额。但另一方面,烧钱补贴加速了资金链的断裂。烧钱补贴的行为一旦开始就会让公司陷入一种停不下来的尴尬处境,特别是像外卖、打车这类高频消费/低客单公司。因为用户忠诚度尚未形成,一旦停止补贴,原先的业务增速就会放缓,用户就会流失。

    正是这源源不断的烧钱补贴行为,让刷单客钻了空子。曾有媒体爆出,Uber在中国至少有20万个司机账号是用于刷单的虚假账号,虚假订单超过30%-40%。

    刷单现象何以蔚然成风

    O2O中的刷单和电商不同,例如淘宝卖家招人刷单无非是为了提高自己店铺等级和信誉度。而O2O中的刷单行为大多是合作的商户所为,目的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赚取平台对外发放的补贴。同时O2O刷单成本低,一台手机、一个账户就可以不断地刷单,更是纵容这种歪风邪气不断蔓延开来。

    从平台角度来看,刷单行为无疑有损自己的利益,并且刷单越多,利益受损也越严重。但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平台对于刷单行为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做法。

    虽说刷单对于平台造成损失,但其带来的大笔虚假交易致平台交易数据虚高,间接提高了这个O2O平台估值。而只有估值提高了,这家平台才有可能在下一轮融资中拿到更多的钱。

    据国内资深投资人表示,刷单控制在3%-5%之内是非常好的表现,如果超过20%则说明泡沫很大,会对公司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近段时间,线下刷单行为日益昌盛,手段可谓层出不穷,若要按公司愿望来控制几乎是不可能的。

    刷单是O2O发展中的毒瘤

    投资人的钱,归根结底是给平台用以获取用户的,而刷单达不到效果,也就意味着那些钱白花了。因此刷单行为是破坏平台良性机制的表现,是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或许对于创业期的企业而言,如何进一步融资才是他们的首要任务,在这一前提下,刷单客就成了自己的盟友。

    但事实真会如此吗?近段时间,一些平台刷单丑闻不断被曝光,致使平台商业信誉下降。大量的刷单行为也意味投资人的钱被扔进了大海,往后投资人将更谨慎的对待自己的投资行为,而那些被曝光的公司将很难获得融资。这些企业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对外虚报融资金额来垂死挣扎。但虚的总归是虚的,企业发展需要资金。丑闻再次曝光的话,无法取得进一步融资,整个企业资金链就会断裂,最终只能落得关门倒闭的下场。

    随着烧钱补贴的告终 刷单客也将走到尽头

    烧钱作战无疑给各平台带来了惨痛的教训,各平台也开始逐渐结束自己的烧钱行为。例如,大部分平台对补贴的使用设置了最低消费,同时补贴金额也会随着时间拉长而逐渐减小。

    一方面,激烈的竞争之后,一些O2O企业逐渐成型,已具备一定的用户粘性。另一方面,在资本严冬之际,投资人对烧钱行为的不看好致使出手不再大方,而远未盈利的O2O企业必须开始开源节流。

    值得肯定的是,随着补贴的逐渐消失,刷单客的动力正在衰退,好日子也将到头。对于各企业,要考虑的应该是,没有了补贴,如何获取客户。

    补贴烧钱终归只是旁门左道的权宜之计,服务和业务上不去,是绝对留不住用户的。这些年,各平台把太多精力花在了烧钱补贴大战上,事实上用户的线下体验品质并不高。随着烧钱的退烧,个平台应当回归服务本质。

    用户是一个平台发展的有力保障,、时刻把用户体验摆放在第一位,同时发掘潜在需求,推进自身业务垂直细化。最重要的一点是,作为一个服务行业,服务品质必须随用户需求不断跟进。

    总而言之,各行业的O2O是一个迅猛发展的行业,或许是因为我国在各业务方面尚有太多需要摸索,在O2O迅速渗透传统行业过程中走了许多歪路。但随着政府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以及整个互联网行业的淘汰机制日益完善,各大O2O行业应该会逐渐在理性和健康的发展道路上不断壮大。

    博互网( )优秀的互联网+媒体,微信关注bohutmt,原创稿件,请注明出处!

    原文链接:kandian/2875.htm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O2O刷单 应当适可而止